首页 | 投稿 | 最近更新 |    | 本站特稿  | ENGLISH  
 高级搜索
2010年9月18日 ◆招聘《21世纪国际评论》编辑!     ◆本站诚邀专栏作者!!!    
 
典藏文献
首页 >> 学术与争鸣 >> 典藏文献
评张戎《毛,不为人知的故事》(完整版)
作者:金小丁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05-11-29
本站发布时间:2005-11-29 12:22:02
阅读量:22889次

前言

 

    张戎的自转《鸿》已经被译成三十几种文字,卖了一千万本,在今日西方没有任何一本中国人写的书有类似的影响。她的新作《毛,不为人知的故事》在英国出版时,受到从左到右所有重要媒体一致推崇,不仅有《BBC》,《卫报》,《每日邮报》等敢写敢说的豪放类,也有《泰晤士报》,《经济学家》和《金融时报》平时言必有据的学者型。慷慨激昂为张戎站台的,政界有中国人的老相识末任港督彭定康(C. Pattern),新闻界有《泰晤士报》东亚编辑曾因报道6.4获奖的J. Mirsky, 学术界有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关系系主任中国问题专家M. Yahuda。按照这些人的说法,任何一位理智正常而不带偏见的人,看了张戎的书都不可能对她的结论有任何一丝一毫的怀疑。

 

    该书一周之内便跃居英国非小说类排名榜之首。随后又获得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非小说类排名状元。当该书在第一个非英语国家面世时,德国媒体的精英代表《明镜》对其赞美不落英伦之后。张戎已成为中国历史的新权威,讲演,座谈,签名,采访,四处奔波应接不暇。包括诺贝尔获奖者在内的西方作家里也鲜有享此殊荣的。说张戎是在西方最受尊崇的中国人,恐不为过。在她的演讲会上提出不适当问题的人,被与会者视为毛主义者,无法把问话说完。在Amazon卖书网页上对该书的历史真实性有怀疑的读者评语,被其他评论者斥为丑恶中国人的宣传

 

    张戎此书的主要卖点是论证毛至少像希特勒一样,或更坏。相信这点的西方人,恐怕不会认为奉毛衣钵的中国政府比纳粹好多少,进而也很难对半个多世纪以来向这个准纳粹政府妥协并与之合作的中国人有多少好感。当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出现经济政治甚至战略矛盾时(如台湾海峡或东海大路架),这种恶感可能对西方的民意以至事态的发展产生影响,后果很严重。

 

    张戎的书据称是十年钻研之成果,以各国秘密档案和数百知情者采访为依据。如果她的结论正确,后果再严重中国人也应当接受。可惜,在其惊人之语和浩瀚资料之间存在着鸿沟。更有甚者,二者时常相左。本文之目的在于指出这些自相矛盾之处,展示一下西方媒体最推崇的关于中国的书的真实价值。

 

    本文非但寻找张戎书中的弱点和枝节,而是着专挑那些对毛人品攻击最力和被西方媒体评价最高,认为证明最充分的17个问题。为了便于读者验证本文的论点或发现错误,笔者尽量不用读者难以验证的材料,主要依赖于张戎书中所提供的信息,读者可以轻易核实。希望张戎的支持者在她这17个论点中能找出一个能站得住脚的。这些问题将在以下的17个小节里分别讨论:

 

    1)瑞金肃反,2)蒋放走红军进四川3)蒋放走红军救儿子4)泸定桥5)被抬著长征,6)不打日本7)陷害新四军8)牺牲胞弟,9)整风,10)卖鸦片11)镇反杀人三百万12)囚犯死亡二千七百万13)超级大国工程,14)饿死三千八百万15)文革整死三百万16)文革目的17)毛与希特勒相提并论。

 

    在进入正题之前,先简要介绍一下最近围绕张戎此书的争论。在该书出版四个月以后,西方媒体对张戎一面倒的喝彩声在欧洲以外开始出现杂音。今年10月《纽约时报》的纪思道N. Kristof)披露,被张戎列入受采访者名单的章含之否认曾接受其采访。耶鲁大学教授史景迁J. Spence)在《纽约书评》上指出张戎的某些参考书不是严肃出版物,从中找不到任何资料来源。澳大利亚的H. McDonaldThe Age》(2005.10.8)上披露:该报记者最近到泸定桥采访,未能找到张戎所讲的那位当时93岁的老太太,也没找到任何能记得此人的人。但是记者找到一位现年85岁的寡妇李桂秀,据当地人说是唯一活着的见证人。李老太太说战斗确实打了是在傍晚打起来的McDonald引述哥伦比亚大学教授T. Bernstein的话:张戎这本书对当代中国研究是一大祸害,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林培力(P. Link)也承认该书有违事实曲解史料。最后,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黎安友A. Nathan)于十一月在《伦敦书评》上列举了书中大量违背史实的耸人听闻之论,确凿证明张戎和哈利代是一对饶舌乌鸦(magpies

 

    值得一提的是,当张戎的书今年夏天在英国出版时,美国主流媒体也是一片喝彩,并无半点保留。澳大利亚的《The Age》也不例外。而以上那几位美国学者的反毛情绪并不在张戎的英国崇拜者之下。比如,曾常驻北京的纪思道在其文章之首断言,假如毛当初预见到张戎日后会写这本书,早就把她全家灭九族杀光了。中国现代史权威史景迁在其文章里没有任何证据而宣称彭德怀是被毛杀害的,尽管连张戎都承认彭死于直肠癌。《天安门文件》的编译者林培力,毛的医生李志绥回忆录的策划人黎安友,则是最有财源的民运组织中国人权的美方负责人。这些知名人士长篇大论批张戎绝不是为了保卫毛主席。实在是因为张戎太不争气,帮倒忙,几乎坏了人家的反共大业。若不撇清关系,他们的信誉都给糟蹋了。

 

    在西方学者开始批评张戎之书之前,笔者从今年八月初以来,已将本文的英文稿寄往多家发表过对该书评论的西方媒体和作者。迄今为止既没有愿意发表本文的,也没有愿意刊登一封简短读者来信的,任何反应都没有。对英文稿有兴趣的读者可参看:http://www.geocities.com/jinxiaoding。同时,笔者自八月开始向海外中文网站寻求发表的机会。先投给笔者认为最有希望的《万维》。待遇好多了,前5个问题于九月下旬在其主页上登出,但最多待了几小时,大部分内容直到十一月下旬都没登,而且再也没出现在主页。此后笔者将本文投给号称秉持对意识形态的超越,对不同地域,不同立场观点的包容 《多维》待遇进一步提高,在主页上登了大约三分之二。全文获准在其专为张戎之书开辟的博客里登出,但此后不久该博客就被关闭了。有些国内外中文网站从《万维》或《多维》转载了本文的部分内容,但全文至今仍没得到在任何网站主页上发表的机会。

 

    《多维》的何频先生十月在纽约对张戎采访时曾特意征询其对本文的意见。张戎表示:我看了,我还看得比较仔细这些问题我都很容易的回答 她的确对其中三个问题给了十分容易的回答 读者可在问题(2),(3)和(4)★部分的讨论中看到。张戎之弟张朴(《毛》书的中文翻译者)在《多维》博客上说将很快登出张戎原文与本文翻译的对照,使读者一目了然。尽管读者反复催问,张朴的中英文对照迄今仍无踪影,实在令包括笔者在内的读者们一脸茫然。

 

    本文与其他评论之不同在于,不仅指出张戎不尊重史实,夸张臆造,而且用其矛攻其盾,不用旁证博引,证明该书逻辑混乱,自相矛盾。认真的读者根本无须熟悉中国历史,也应当看出来。因此,张戎在西方新闻界甚至读者群中受到的广泛拥戴,恐怕只能用对中国根深蒂固的傲慢与偏见来解释。是否如此,请读者公断。

 

 

    1)瑞金肃反

 

    张戎对毛第一个主要指控是在瑞金根据地(包括江西和福建苏区)害死至少35万人,占人口总数10%。她先从1931-35年江西苏区人口减少50万按人口比例推出瑞金根据地总人口死亡数70万(113页)。她把这70万称为死亡数是不对的,因为从江西苏区人口减少数不可能按比例推出瑞金根据地死亡数 ,只能是人口减少数。她再从江西238844位革命烈士,即死于战场和党内被清洗者 (114页)按人口比例推出瑞金根据地烈士总数(大约33.4万),最后用人口减少数扣除烈士数,剩下的她都算成作为阶级敌人被谋杀的,累死的,自杀的,或被毛政权以其他方式害死的 (113-4页)。张戎的算法太不专业了,因为她完全忽略了因战争造成的平民死亡和难民。

 

    在此期间蒋介石发动了5次围剿,其中一次出动50万大军(125页),根据地从5万平方公里缩小至几十平方公里(103-4页)。蒋军并非以善待百姓著称,早在红色政权出现之前的1927年,已有数万共产党人及被怀疑者遭屠杀 (47页)。在如此长期反复的战争里,平民因误伤,疾病,冻饿,经济困难等致死数目经常超过军队战场上的死亡。

 

    另外,瑞金地区连年战乱,很可能造成人口外移。尤其照张戎的说法,毛在瑞金的政策是没收最后一件东西(111页),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恐怖统治如同监狱(113页)。那么,大批民众必定趁蒋大元帅5次拯救之机逃离毛匪地狱。

 

    假如平民死亡和难民的总数与烈士数相当,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作为阶级敌人被谋杀的,累死的,自杀的,或被毛政权以其他方式害死的了。这类死者只剩下3万2千人(70万-2×33.4万),少于张戎数字的十分之一。

 

 

    2)蒋放走红军进四川

 

    张戎对中国历史的第二个重大贡献是否定毛在红军长征中的作用。她说不会有任何疑是蒋介石放走了中共领导和红军主力(137页)。据她说蒋介石想把红军赶入四川来吓唬当地军阀,迫其允许国民党军队随之进入其地盘剿共。

 

    张戎的资料只证明蒋确实把借追剿红军之机进入四川当作额外收获,但无法证明蒋为此放走红军。有趣的是,1932秋张国焘就已进入四川建立了根据地,并将其部队扩充至八万人。张戎称国焘毫无疑问是最成功的共产党人 (147-8页)。当毛到达四川时,张的八万红军兵强马壮,有机枪迫击炮,弹药充足,训练有素 ,而毛的部队仅剩一万来人,残兵弱旅处于崩溃的边缘(163页)。

 

    那么,为什么最成功的共产党人张国焘和他的八万精兵强将在四川待了三年,仍没把四川军阀吓得允许蒋军入川?而非要毛的万把残兵来当此大任不可?这个问题没解释,人们对张戎的惊人发现怎么不会有任何疑问呢?

 

    ★ 针对这个问题,张戎向《多维》的何频作了如下解答:这个问题问的很好。但是我们早已经研究到了。张国焘的军队从陕西入川的时候,他在川北,蒋介石的军队就想跟进来。但是四川当时是防区制,每一地方有自己的军阀,都不是一块儿的,都是分开的。蒋介石把中央红军是从南边赶进去,他要征服的是整个川南川西川北,同时也要征服川东的军阀

 

    那么,为什么蒋介石不把张国焘川北赶到川西川东和川南,而非要把中央红军从江西大老远赶来呢?为什么不把中央红军消灭在湘江边,回头再以围剿张国焘的名义进入四川,而要陪着中央红军到贵州云南绕圈呢?张戎的回答马上引出几乎同样的问题,等于什么也没解释。这种很容易的回答 恐怕有点太容易了吧?

 

 

    3)蒋放走红军救儿子

 

    为了进一步证明毛对红军毫无贡献,张戎为介石放走红军提出另一个更秘密而且纯属个人的理由 (138页):把他儿子蒋经国从苏联换回来。可她的证据只说明蒋想要儿子回来,而无资料证明蒋放走红军,连这种想法的证据都没有

 

    相反,据张戎说,当苏俄特务宋庆龄代表莫斯科向蒋介石提出以蒋经国交换在上海被捕的两个头等苏联特务时,却被蒋拒绝(139-40页)。蒋为他儿子连释放两个特务都不干,怎么会甘心放跑他称为心腹大患的几万红军呢?什么样的特务比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李德一伙还重要?其实两个头等苏联特务是默默无闻的中国夫妇牛兰和他太太。张戎在书中介绍了十几位苏联特务的大名,可偏偏不介绍这两个头等苏联特务为什么?她大概有更秘密而且纯属个人的理由 吧。

 

    ★ 张戎比较仔细地看过本文后,接受《多维》何频采访时作了以下容易的回答 蒋介石想用中共的生存来换回他的儿子。这个材料我们是怎么来的呢?很多很多的来源,首先是俄罗斯档案馆的大量材料,蒋介石是怎么跟苏联政府打交道的,蒋介石本人的日记有大量的记载,蒋经国自己有一个自述也有,也提到这方面的情况。还有,至于蒋介石是怎么放走红军的,这个就是红军长征时有很多史料,当时国民党来往的电报,这个我们的书里有详细的解释

 

    所有这些,正如笔者已经向张戎指出的,只说明蒋想要儿子回来,而无资料证明蒋放走红军。为什么张戎死活不拿出哪怕一句资料原文证明蒋介石有意放走红军呢?这难道不是比罗列一大堆很多很多的来源 容易的回答吗?

 

 

    4)泸定桥

 

    张戎对泸定桥战斗否定被西方媒体广为宣扬,被称为对红军传奇的致命打击。据她讲,泸定桥战斗是完全的编造。在大渡桥并无战斗。红军到达时那里根本没有国民党军队 159页)。否定泸定桥之战的主要证据来自对一位93岁妇女的采访。她记得共产党阴一下,阳一下 地打炮-中国话意为时断时续。她根本不记得她这边河岸被射击 159页)。

 

    张戎没说清楚她指的国民党军队是否包括不属于国民党正规军四川军阀部队。从其资料来源看好像并不包括。如果不包括,她的推论显然不成立,因为根据中共党史,当时守泸定桥的正是军阀部队,而不是国民党正规军

 

    况且张戎承认红军在泸定桥朝对岸打炮射击 (159页),城内起火了,很可能是红军炮击所致 (160页)。弹药匮乏的红军不可能拿炮当焰火放。仅一个月后,未经大仗,他们已失去了所有重武器,只剩步枪,平均每枝5发子弹(163页)。他们最后的重兵器应当用在了最紧要的关头。怎么会在泸定桥放空炮呢?侦查失误?不太可能。既然张戎否定桥上木板被拆除(160页),派个人过桥看看恐怕比建个炮兵阵地还容易。而且若是侦查失误,伪造战斗故事的八成是前线指挥员,以掩盖浪费弹药之责,毛应是被骗对象,不是骗人者。

 

    剩下的唯一可能是红军打炮就是为了造假,张戎似乎持此看法。但红军造假也没必要打炮,除非他们有录像机。而且他们不应画蛇添足使其谎言更容易被揭破。可他们却马上开庆祝会 ,给22位假英雄每人发一件列宁装,一枝钢笔,一个碗和一双筷子(160页)。红军当时性命都难保,可能浪费宝贵弹药和找这么多麻烦来造假吗?更奇怪的是,为什么国民党不揭穿这个谎言?即便蒋介石想放红军一马,这也是他的个人秘密,其宣传机器怎么也让红军丑闻成为不为人知的故事

 

    最后,谁会因这个谎言受惠呢?据张戎说红军被毛领着走了2000公里冤枉道 (162页),对毛深深不满所有人都对毛愤恨 (155页)。如果毛能让红军一枪不放而过大渡河,对其巩固刚篡夺的领导地位帮助更大。编造战斗故事只能减少毛的功劳,让他被迫与22位假英雄分享。也许当年有人编造故事就是要反毛的,如今被张戎揭破,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了。

 

    ★ 张戎在《多维》采访时对此问题是这样说的:(笔者)的很多的立论完全是因为没有看我们的注释,甚至没有看我们的正文。她否定泸定桥战斗的主要资料来源是文献资料,其中一条文献资料就是当时第一批过泸定桥的是22个红军,这22个人,过泸定桥后一根毫毛未伤,在桥那边举行了一个仪式,他们每个人还得到一双碗筷,还有自来水笔,. . .   (笔者)既没看注释,又没看正文,就来发议论,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还有我们也研究大量的守桥的国民党军队到底是谁,这在我们的正文里有详细说明是哪一支国民党部队,那么这支国民党军队在红军到来之前就被调开了,这都有当时的电报,在注释里也有电报的来源,他完全不提这个就没有道理,这样的问题回答起来就很浪费时间

 

    很对不起,笔者正是看了张戎的正文和注释,才会明确写道:张戎没说清楚她指的国民党军队是否包括不属于国民党正规军的四川军阀部队。从其资料来源看好像并不包括。如果不包括,她的推论显然不成立,因为根据中共党史,当时守泸定桥的正是军阀部队,而不是国民党正规军。张戎连看一下本文短短几句话的时间都不想浪费,就来很容易的回答 问题,让笔者实在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即使泸定桥的22位红军都没死,也只能令人怀疑战斗的激烈程度,而不能彻底否定战斗的发生。当时守桥的军阀部队被叫做双枪兵,一杆步枪一杆烟枪,战斗力极差,见到不要命的红军冲过来,吓得乱放几枪就跑是完全有可能的。张戎用没死人证明泸定桥战斗是完全的编造显然占不住脚。

 

    《多维》的何频接着提问那么这个故事是怎么出来的呢? 张戎回答:泸定桥的神话最早是斯诺写出来的。可她在书里明明写着红军在泸定桥朝对岸打炮射击,过桥后马上开庆祝会 ,给22位先过桥的战士每人发一件列宁装,一枝钢笔,一个碗和一双筷子没有战斗为何开庆祝会?为何发奖品?根据张戎讲的这些事实,即使泸定桥战斗的故事是编的,起码当时就编出来了。怎么可能最早是斯诺写出来的?张戎刚讲完发奖品的事,就马上完全不提这个就没有道理

 

 

    5)被抬著长征

 

    张戎的又一惊人之论是毛在整个长征中被担架抬着。可她的证据没一个站得住脚。 

 

    按张戎的说法,毛和洛甫,王稼祥三人帮行军时粘在一块,通常躺在担架上。一些领导人给配备了担架马匹和挑夫。整个长征途中,包括最难走的路程,他们大都是被抬着的 (144页)。对包含如此重要指控的这句话,张戎反常地在附录里没有列出任何支持材料。这里有颇多疑问。首先,毛的三人帮是否有这么大特权。洛甫,三人中唯一的书记处成员 ,说我感觉自己毫无权力 (144页)。毛就更遭了,他很孤立,处境很可怜 (132页)。长征前他担心自己被遗弃,窜到每一个他以为红军会经过之处,盼望部队通过时把他带上(128页)。在此情况下,毛的担架恐怕不是因为他的特权,而是开拔几天前,他因疟疾而发烧41度,陷入昏迷 (132页)吧。

 

    另一个问题是毛是否愿意被抬。照张戎的说法,毛的三人帮正酝酿篡夺红军指挥权,他们理应争取军心。而对特权的厌恶在红军里特别强烈,很多人本是出于对平等的追求而参军的,这是党的主要吸引力 (77页)。既然如此,毛能躺在担架上成功抢夺领导权吗?为什么他的对手不指责呢?除非他们也被担架抬着。那红军怎么没垮并能忍受张戎所描述的过草地等千辛万苦(167-9页)呢?

 

    张戎在另一处提到有人指控毛和其他领导在整个长征中一直坐轿子 (165页)。这句话的根据是张国焘的书,可其中直接引语只是没有主语的半截话坐轿子。而张国焘是毛的死对头,写书时早已从红军叛逃到国民党一方多年。张与毛在长征中相会于35年6月末,分手于8月初,其间开会多行军少(166页)。如张戎书中地图所示,俩人的共同行军路线只有很短一段。即使张国焘说的整个长征中 ,又有多少可信度呢?如果他是听别人说的,究竟是谁呢?

 

    张戎关于毛一直被抬着的最直接证据是:毛自己几十年后对其下属说长征中我躺在担架上。干什么呢?我就看书,看了很多 (144页)。毛的话并不一定意味他总是被抬着,让我们看看张戎的解读是否合理。按张戎的注解,毛的话出现在其生活秘书叶子龙的回忆录里,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出版。张戎总责怪中国政府封锁毛的史实,可她的关键证据却来源于最权威和严格控制的官方公开出版物。即使我们相信叶子龙背叛了毛,相信中共官方已抢在张戎之前几年揭露了毛的恶行,但这样的公开揭发怎么可能在中国竟无人知道,还是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12票
16票
收藏与分享 推荐到抽屉
• 历史涂鸦者的恼怒——品评张戎姐弟的学风
• 逄先知评《毛泽东传》驳张戎
• 历史不是小说家言—关于张戎评毛新作引发的书评之争
• 评张戎《毛,不为人知的故事》(完整版续3)
• 评张戎《毛,不为人知的故事》(完整版续2)
更多>>
评论 (53)
电邮推荐
打印
加入收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加载中...
 
[15] 回复:评张戎《毛,不为人知的故事》(完整版)
南洋乔木称''第一眼看见张戎,我就不喜欢她'',以下行文就是表示对张行为举止和外表的一系列的不滿和否定,最后作出结论:滿纸荒唐言,作书逞雌黄.请问你对张戎著作的最后评价就是因为''第一眼看见张戎就不喜欢''吗?
用户:0559900106900 发表于:2009-8-23 22:23:09支持(0) 反对(0)
[14] 回复:评张戎《毛,不为人知的故事》(完整版)
在和平时期的60年前后,大陸饿死千万计的人民,算不算民不聊生?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生过如此严重的惨剧吗?被称为一场浩劫的文化大革命是谁亲自发动和领导的?
用户:0559900106900 发表于:2009-8-19 22:51:54支持(0) 反对(0)
[13] 回复:评张戎《毛,不为人知的故事》(完整版)
章含之否认接受釆访的表态一定是真话吗?怕受追究而否认張戎釆访过,应在情理之中.
用户:0559900106900 发表于:2009-8-19 22:38:09支持(0) 反对(0)
[12] 回复:评张戎《毛,不为人知的故事》(完整版)
发表于2007.4413的游客,你是否连你母亲都被你一起骂了.
用户:0559900106900 发表于:2009-8-19 22:27:56支持(0) 反对(0)
[11] 回复:评张戎《毛,不为人知的故事》(完整版)
纖纖妙手寫春秋,善惡分明鬼見愁.昔日瘟君逞肆虐,英倫巾帼鎖兇酋.
用户:0559900106900 发表于:2009-8-19 22:19:13支持(0) 反对(0)
[10] 回复:评张戎《毛,不为人知的故事》(完整版)
全书论证缜密
用户:0559900106900 发表于:2009-8-19 22:14:24支持(0) 反对(0)
[9] 回复:评张戎《毛,不为人知的故事》(完整版)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备受帝国主义列强凌辱,即使在清王朝灭亡后,国内依然是军阀割据,民不聊生,最后在共产党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真正的当家做主,真正的站立起来。即使是世界上最强悍的美帝国主义,依然在朝鲜战场上不能把中国怎么样!找这个妖婆把毛泽东描述成这种样子,比蒋介石都不如,的共产党能取得胜利吗?这女人无非是文革期间她们家被整了,优越的生活没有了,极度怀恨在心,妖魔化伟大领袖毛主席,其居心之恶毒,可见一斑!
用户:19ye 发表于:2009-7-27 10:58:37支持(0) 反对(0)
[8] 回复:评张戎《毛,不为人知的故事》(完整版)
这种垃圾,只为赚钱而已,你还真以为她是历史研究者哪?这位金小丁先生,你太高看她啦!她不过是个给西方政客充当鼓号手的小丑而已,何必那么认真呢?当他的书是垃圾就对了!
用户:lask 发表于:2008-10-8 4:17:42支持(0) 反对(0)
[7] 回复:评张戎《毛,不为人知的故事》(完整版)
毛主席仅仅在生病的时候躺过担架,张戎诬蔑毛主席是妄图复辟资本主义。
用户:王长顺 发表于:2008-9-27 11:47:54支持(0) 反对(0)
[6] 回复:评张戎《毛,不为人知的故事》(完整版)
大炼钢铁,我那时候初中三年级,也参加了。我觉得国家当时需要钢铁,钢铁是建设的重要物资,大炼钢铁的想法没有错,毛主席也没有让不懂得人也来练,而是下边的干部执行歪了,后来毛主席纠正了这股形“左”实右的浮夸风,后来就不搞了。我本人觉得把一些废铁(铁门、铁锅、废铁)融化在一起,虽然不是钢,但是最后集中到钢铁厂去进一步练成真正的钢也是可以的,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错误。虽然我们中学少了一扇铁门,但是我觉得也无所谓,木头门也可以的,那时候不像现在这样有许多盗贼。如果要防御帝国主义扼杀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枪炮是不行的,枪炮是需要用钢铁来制造的,毛主席的远见卓识我们是要看到的。用大炼钢铁来反对毛主席的人要么是十分无知的,要么就是阴险恶毒的。
用户:王长顺 发表于:2008-9-27 9:58:37支持(0) 反对(0)
[5] 回复:评张戎《毛,不为人知的故事》(完整版)
张戎坏???///
用户:湖南人 发表于:2007-12-5 12:50:56支持(0) 反对(0)
[4] 回复:评张戎《毛,不为人知的故事》(完整版)
大炼钢铁得回忆:大量良田被毁,修土法炼钢炉。放着丰收的粮食不收,男劳动力全部去大炼钢铁。每家每户的铁锅,铁钉,铁铲等全被搜走,凡是金属的东西一点不剩,农民都去吃食堂,过“共产主义”生活。每家的床被强拿去修“铁路”,实际是木路---------然后就是59-61三年,每个省都有几百万人饿死,光四川省就有700万。
用户:湖南人 发表于:2007-12-5 12:04:52支持(0) 反对(0)
[3] 回复:评张戎《毛,不为人知的故事》(完整版)
为了改变中国人民悲惨的命运,多少牺牲和付出都是值得的.人民英雄毛泽东永垂不朽!
用户:于利民 发表于:2007-10-30 14:12:37支持(0) 反对(0)
[2] 回复:评张戎《毛,不为人知的故事》(完整版)
指出张书中的一点错误:

书中说,萧三曾喊曰'铁鸡*'.我认为纯系'铁鸡公'之误.因为,他们都是读书的人,出口不会那么粗.'铁鸡公'喊来无伤大雅,有一毛不拔之意,同时,也形容人如鸡公一样好色也.希再版时改正.      长沙  行人靠右

                                                                写于2007.4.4.
用户:游客 发表于:2007-4-4 13:07:46支持(0) 反对(0)
[1] 回复:评张戎《毛,不为人知的故事》(完整版)
这本书完全是一个女人以妇人之见写的一本个人偏见的书!目的是为人个人的出名!太可怜了!
用户:游客 发表于:2007-3-27 23:30:03支持(0) 反对(0)
加载中...
导读 | 热点 | 本站特稿 | 最近更新 | 本站看点 | 纵深观察 | 学人专栏 | 中国选举 | 中国治理 | 人大聚焦 | 党的建设 | 国际选举与治理 | 制度创新
法律法规 | 学术与争鸣 | 图书资料 | 本站公告 | |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版权与免责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5155号
网站维护:北京东方林智科技有限公司 |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34029